4月11日,由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以下簡稱:中施企協)主辦,浙江省建筑行業協會、浙江省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協會、杭州筑龍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筑龍股份)協辦的“2024年工程建設企業市場分析交流會”在杭州隆重召開。本次大會聚焦經濟大環境,圍繞行業發展趨勢、區域市場機會、企業經營管理、市場經營數字化等方向,攜手行業專家共探工程建設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尚潤濤出席會議并講話,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領導出席會議并致辭,中施企協副秘書長王武民主持大會。筑龍股份總經理吳許杰、工程建設行業各級協會相關領導、專家學者、知名工程建設管理代表等500余人參加會議。
(大會現場)
(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領導致辭)
(中施企協副秘書長王武民)
中施企協副會長尚潤濤強調,工程建設企業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銳意進取,勇于擔當,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著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協會將不斷履行社會責任,彰顯擔當,為企業賦能,為行業注入新活力。
(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尚潤濤)
大會權威發布了《2023年工程建設行業市場數據研究報告》,該報告由筑龍股份建設通大數據研究院聯合中施企協精心制定。建設通大數據院作為筑龍股份專業研究機構,從2018年開始,已發布近百份建筑行業大數據分析報告,廣受業內人士認可與好評。該報告全面而深入地剖析了2023年全國宏觀經濟形勢,地方政府產業投資布局,建筑行業市場環境及其細分領域特征等,同時展望了建筑行業的發展機遇與未來趨勢,并對2024年行業市場趨勢進行研判。報告為建筑企業提供了詳盡的行業分析,為其制定前瞻性的市場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撐,是經營決策不可或缺的參考指南。
從歷史來看,建筑業作為中國的支柱產業之一,地位不會動搖。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張杰在《中國經濟發展走勢及建筑企業應對思路》報告中指出,企業應從戰略高度把握發展趨勢,順勢而為,開拓視野,沖破艱險,創贏建筑行業的黃金時代。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副院長 張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中國招標投標協會執行副會長、首席專家李小林傾情分享“公共招標采購實踐與數字化發展”,他全面分析了工程建設行業項目招投標環境,聚焦新的政策導向、市場趨勢、業態形式,為建筑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承攬業務、掌握市場規則等提供指導。
(中國招標投標協會執行副會長、首席專家 李小林)
數據很重要,數據判斷更重要
工程建設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行業發展狀況呈現出的各類信息和數據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映射。在本次大會中,筑龍股份建設通大數據院院長賈海峰作《大數據助力建筑企業市場經營管理》主題匯報。建設通依托龐大的數據體系,經測量、分析、市場開發和研判等手段,將感性的數據理解上升到理性的市場分析,賈海峰通過“建筑公投項目區域分析、領域分析、市場主體變化趨勢”的數據分析給出獨特見解。
(筑龍股份建設通大數據院院長 賈海峰)
他指出,全國各區域結構性機遇仍然存在,各城市群差異發展態勢顯著,模式改革EPC成為大趨勢和主流方向。從創新投融資類項目分析,建筑行業營商環境分析,區域發展特點等表明,行業集中度趨于穩定,行業景氣度仍未發生根本性轉變,企業間競爭加劇,僧多粥少仍是市場競爭的主旋律。賈海峰表示,企業需圍繞行業發展趨勢、區域市場機會,加緊項目謀劃,抓政策促發展,抓資金促項目,抓創新促升級。
從房建、城鄉更新、交通運輸、新基建新能源等領域的發展重心跟蹤情況分析來看,企業應執行“聚焦”戰略,包括核心業務、核心區域、核心客戶、核心項目。賈海峰還表示,行業內“馬太效應”態勢愈發明顯,央企、國企占比逐年提升、民企自2021年來逐年降低市場占比,在新基建新能源、融合發展上,民企市占率有持續提升的趨勢,企業需更加注重資源整合能力提升。
賈海峰表示,數據很重要,數據的判斷更重要。不管是從需求端、投資端還是政策端來看,建筑業的市場與“經濟”預期呈正相關,有望回暖。
在工程建設行業細分領域,專家學者闡述企業向第二曲線轉型和創新業務發展的方向和前景,幫助企業尋找未來發展新的藍海,內容包括超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基礎設施、新能源行業、水利行業、生態環保、全域土地整治及高標準農田、高技術含量工廠(電子廠房)、新型基建等市場機遇分析,促進與會嘉賓建立行業新知識、新視野、新思考、新感悟。
此外,在展位現場,筑龍股份攜旗下產品建設通及眾和軟件亮相,全方位展現了根據建筑企業業務場景量身定制的數字智能解決方案,項目管理數字化解決方案,吸引了參會者廣泛關注。筑龍股份因創新而生,因創新而新。憑借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區塊鏈等尖端技術實力,助力客戶解決卡點,走出困境,破局蝶變。
未來,筑龍股份將繼續以為建筑業賦能為使命,緊盯客戶需求,與行業伙伴攜手同行,互促互進、共謀發展,踐行數商企業的責任與擔當。